首页  |
首页 > 品牌视点 > 正文

闽籍华侨链动全球 福建品牌扬帆出海

2025-10-29 09:57:53 来源:
  • 1480
  • 字大
  • 字小

      福建,倚海而立,因海而兴。千百年来,敢为天下先的闽人跨越惊涛骇浪,勇闯南洋、驰骋五洲,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铸就了“海内一个福建,海外还有一个福建”的壮阔传奇。如今,2000多万闽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底蕴深厚、联系紧密的全球网络。这一网络不仅是情感的纽带,更是福建推动发展、实现品牌国际化进程中独特的战略资源和竞争优势。

 

侨资回流 夯实品牌出海根基

 

      回溯历史,侨资堪称福建改革开放的“先行军”与“助推器”。福建对外开放历程中的诸多“第一”,都源自“侨”的力量:第一个由侨胞创建的国家级开发区(融侨开发区);第一批侨字号港(福清下垄码头);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印华地砖);第一家外商独资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

 

第二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暨泉州市内外贸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二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暨泉州市内外贸高质量发展大会

 

      华侨华人资本始终是福建引进外资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充分发挥海外闽籍华侨众多的独特优势,坚持走“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侨港台外相结合的路子”,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开放格局。进入新时代,侨资回流呈现出规模更大、领域更广、技术含量更高的新特点。尤其是近十年来,侨资持续成为福建利用外资的主力,投资领域也从传统的房地产、劳动密集型产业,迅猛转向高端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金融服务和跨境电商等新经济赛道,与福建省推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战略高度契合。

 

      在第二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暨泉州市内外贸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名侨商、外商齐聚一堂,共同完成总投资额达1444.46亿元的项目签约。本次签约项目紧扣产业变革脉搏,聚焦AI制造、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赛道。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新质产业项目集中亮相,包括投资30亿元的盛世联邦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投资24亿元的福建飞龙5G+智造生态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北瑞新型医药原料药及针剂建设项目等12个标杆项目,占签约总额的17.6%。同样,在2025年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暨“万商云集有福之州”全球招商大会上,侨资签约项目占签约项目总数14.6%,总投资超150亿元,覆盖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多个前沿领域。

 

2025年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暨“万商云集有福之州”全球招商大会

2025年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暨“万商云集有福之州”全球招商大会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些项目共同勾勒出侨资回流福建的崭新图景——不仅规模持续扩大,更在结构上不断向新质生产力聚焦,充分彰显侨资在助推福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随着侨资更加系统、深入地融入福建高质量发展,本土产业能级与创新实力显著提升,为闽企品牌出海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进一步增强了福建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侨智联通 打通品牌出海通道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伴随着福建本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一代华侨华人(“新侨”)以其国际化的教育背景、融通中西的文化视野,以及在金融、科技、法律与咨询等领域的专业能力,积极推动侨力赋能模式的深刻变革。他们不再仅限于传统的侨资投入,而是更多以“智力造血”代替“资金输血”,成为福建品牌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外脑”与“桥梁”,为闽企出海注入了更可持续、更高附加值的动力。

 

2025年“闽茶海丝行”土耳其站闽茶专场推介会

 

      在“一带一路”沿线,尤其是东南亚与中亚地区,超过一千万的华侨华人构成了“新侨”群体的重要部分。他们不仅延续了老一辈的政商人脉与商业网络,更凭借国际教育背景和跨文化驾驭能力,在基础设施、物流运输、跨境贸易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众多侨领积极对接中资企业在沿线国家的项目——从港口建设、电商合作到教育民生,有效帮助企业规避在东道国的政治、法律与运营风险,推动项目深度融入和稳健发展。例如,吉尔吉斯斯坦中亚福建总商会会长林金电,整合上百家中资企业资源,精准识别人才需求,推动“黎明(中亚)海丝学院”成功落地。该学院开设新能源汽车维修、跨境电商、服装设计等实用专业,既为当地培养技能人才,也将福建职业教育品牌推向国际,是“新侨”发挥“侨智”优势、联通中外、促进共同发展的典型代表。

 

黎明(中亚)海丝学院启动暨中亚国家“中文+跨境电商”职业技能培训开班仪式

黎明(中亚)海丝学院启动暨中亚国家“中文+跨境电商”职业技能培训开班仪式

 

      此外,南平籍旅美侨商、美国禧洋经贸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生,则依托中国产品与技术优势,借助侨商网络对接美国大型批发商,助力优质国货打入海外市场;匈牙利福建同乡会副会长黄火妹建议利用侨商熟悉双市场规则的优势,设立跨境贸易服务中心,提供报关、物流、知识产权等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福品”出口痛点。

 

      可以说,“新侨”正在深刻重塑侨力赋能家乡的模式,从单向的资本回归,迈向人才、技术、理念与市场的多维度、系统性协同。他们是福建融入全球市场的“智囊”与“纽带”,也推动“侨”与“乡”的关系进入一个智慧共融、双向赋能、共创共赢的新阶段。

 

文化为桥 塑造品牌出海内核

 

      产品可以被模仿,渠道可以被复制,唯有文化认同产生的品牌忠诚度最难撼动。2000多万闽籍侨胞,犹如2000多万颗传播福建文化的“火种”,成为构建品牌情感连接的纽带。他们虽身在海外,却心系故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着闽菜、茶文化、民间信仰、节庆习俗等福建元素,成为“福建故事”的讲述者和“福建品牌”的代言人。

 

 

世界闽南文化节

 

      依托与侨胞深厚的乡情与文化纽带,福建品牌在出海过程中得以更顺畅地跨越语言、习俗与市场壁垒,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文化”价值跃升。在这一过程中,华侨华人积极扮演了桥梁角色。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为例,在侨胞的积极支持与资源对接下,闽茶借助“闽茶世界行”、世界闽南文化节等平台进入国际市场,它们不再仅仅是普通的商品,更成为东方生活美学的代表;“莆田餐厅”“沙县小吃”等闽菜品牌,借由侨胞构建的全球餐饮网络,成功飘香四海;而妈祖文化、闽南语歌曲等软实力媒介,也借助侨团活动、文化节展等形式增强国际传播力,为福建品牌注入精神内涵和情感溢价。

 

新加坡莆田餐厅

 

      与此同时,一批具有文化自觉的品牌也开始主动携手侨胞,开展更深层次的文化营销。例如,安踏将体育营销与文化元素相结合,通过赞助海外体育活动提升品牌好感度,如在马来西亚推出“开斋节特别系列”,在印尼赞助传统武术比赛,在越南、菲律宾支持跑步、篮球比赛等,在侨胞社群中建立品牌亲和力,并借此深入海外主流市场。闽籍侨领也积极扮演“品牌文化顾问”,帮助本土企业理解受众地文化禁忌与审美偏好,实现品牌视觉、广告诉求与包装设计的本地化转型,规避文化冲突,提升传播效能。

 

      这一以“侨”为桥、文化先行的出海策略,不仅显著降低品牌国际化的认知门槛和沟通成本,更在情感层面构建起持久而稳固的消费信任。它使“福建制造”不再仅是价格与功能的竞争,更成为品质生活、文化价值与情感归属的载体。当品牌拥有了文化内核,才能真正实现从国际化到本土化的深度转型,在全球市场扎根生长。

 

      “番爿钱,唐山福。”这句闽南俗语,曾真切反映了闽侨以资本回流反哺家乡的深情厚谊。而今,他们对故乡的贡献早已超越单纯的资本输血,而是演进为融汇智慧、技术与文化的“价值共创”。新一代闽籍华侨华人不再仅是资金的提供者,更成为连接中西的桥梁、传播福建故事的使者,共同构建起福建融入全球市场的强大支撑体系。面向未来,继续打好新时代“侨牌”,深化“侨资”“侨智”与“侨文化”的有机融合,必将推动更多福建品牌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在全球市场赢得广泛认同与持久竞争力,书写闽商与世界共赢、与时代同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