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品牌视点 > 正文

山海交响十五载 “核”奏强音谱新篇

2025-10-28 11:23:54 来源:
  • 1613
  • 字大
  • 字小

      曾几何时,“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是宁德难以摆脱的标签。这片美丽的山海之间,发展能量何在?振兴之路何寻?

 

      改变,需要一场深刻的破题。而撬动这场变革的一个支点,正是一个代表着现代工业崛起的战略项目——宁德核电的落户。2010年9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宁德核电,寄望中广核和建设队伍的各位同志再接再厉、艰苦拼搏,争取早日建成具有标志性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项目,造福闽东人民、福建人民,为国家的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句殷殷嘱托,一份千钧之责。十五年来,宁德核电始终牢记嘱托,以核能之光,照亮了闽东的振兴之路,也将中国核电自主创新的脚步,深深镌刻在这片曾经贫瘠却充满希望的大地上。

 

绿色核电 点亮闽东跨越之路

 

      作为《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颁布后开工的第一个核电站、闽东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宁德核电从规划之初就肩负着“挑大梁”的使命。它不仅填补了福建省核电领域的空白,更以强大而稳定的清洁能源输出,改变了区域电力供应格局,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宁德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超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超2000亿元,提供近3万个就业岗位,拉动关联产业投资4-5倍。基地内常驻配套承包商超40家,租赁周边乡镇民房作为承包商营地,每年租赁费用支出就有2500多万元,形成“核电经济圈”,带动交通、服务、物资等产业链协同发展。二期工程建设两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单台机组建设期间投资约为200亿元,可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全寿命期对产业链贡献可达1000亿元。

 

      与此同时,宁德核电充分发挥龙头项目的示范与牵引作用。其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吸引了包括宁德时代、上汽集团、青拓集团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相继落地宁德,有效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自2013年宁德核电首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宁德市经济连续多年以高于全省平均的速度快速增长,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900亿元,从福建省GDP排名末位跃升至第五位,实现了从沿海“断裂带”到全省“增长极”跨越。

 

      可以说,以宁德核电为代表的重大能源工程,不仅点亮了万家灯火,更点亮了宁德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成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山海共生 绘就生态和谐画卷

 

      宁德核电站是国内唯一一座拥有生态白茶园的核电站。这片茶园不仅是绿色核电的独特标识,更孕育出独具意义的“和茶”品牌(寓意核电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宁德核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见证。而这一理念深深植根于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生态环境的长期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的生态保护始终念兹在兹。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赴福建考察时寄语,“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2024年赴福建考察时更进一步强调要扭住这一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宁德核电将生态保护置于重要位置,持续推进环境保护与清洁能源协同发展,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截至2025年上半年,宁德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四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已突破3229亿千瓦时,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2.66亿吨,相当于造林73万公顷,为福建省乃至华东地区持续注入绿色动能。二期工程单台机组投运后,每年可减排温室气体816万吨,进一步巩固了宁德核电在区域减碳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宁德核电设立了13个环境监测点,对基地周边空气、水体、土壤及生物样本开展系统监测。长期数据表明,其周边环境放射性水平与电站运行前的本底数据相比无明显变化,各类动植物样本均未检出人工放射性核素,印证了核电与自然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共存。

 

      作为临海建设的核电项目,宁德核电一直以来也将海洋生态保护作为重中之重。项目建设与运营以来,宁德核电专门建立海洋生态监测体系,定期开展海水取样监测,监测结果100%满足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2025年5月,宁德核电携手福建省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开展大规模增殖放流,投放大黄鱼、真鲷、黑鲷三类鱼苗共计1568万尾,助力修复了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守护了闽东海域的生态平衡。此外,基地内生物种类繁多且不乏珍稀物种,调查记录到鸟类82种、两栖和爬行动物34种、哺乳动物11种,其中包括中华穿山甲、白鹇等国宝保护动物,呈现出工业与自然共荣的鲜活样本。

 

      从守护一片白茶园,到守护一方碧海蓝天,宁德核电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生态美”与“产业优”相得益彰的福建实践,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核电方案。2019年,宁德核电项目一期工程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成为全国生态友好型重大项目的典范。

 

兴业富民 奏响乡村蝶变乐章

 

      在绘就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绿色画卷之余,宁德核电亦将目光投向人文关怀与乡村振兴的深层融合。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鼓励赤溪村干部群众,发扬滴水穿石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他寄语寿宁县下党乡,要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建设美好家园,走好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这份一以贯之的关怀,成为宁德核电扎根山海、服务地方的不竭动力和行动指南。

 

      宁德核电所在地福建福鼎,既是“中国白茶之乡”,也是“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所在地。项目开工建设时,电站特意保留厂区内200多亩白茶园,并将茶园维护、茶叶采摘制作及厂区绿化保洁等工作交由当地村民成立的公司承担,每年合同金额约450万元,为200多名搬迁村民及周边群众提供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在核电项目带动下,曾经远近闻名的“赤贫村”柏洋村已成为闽东首个村财破千万的明星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76万元,是2010年的10余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07元,是2010年的近5倍,并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宁德核电还先后选派5名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助力乡村脱贫振兴。以挂钩帮扶的渔井村为例,三年多来村容村貌和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提升,2024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人均收入超2.6万元,成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村,获得福建省市领导高度肯定。

 

      十五载倏忽而过,昔日的“黄金断裂带”早已嬗变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从驱动区域经济跨越的“绿色引擎”,到守护山海生态的“和谐样本”,再到助力乡民共富的“实践标杆”,宁德核电不仅为我国核电事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双碳”目标下的央企使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持久而强劲的“核”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