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南安市,被誉为中国建材之乡、中国水暖之乡、世界石都,水暖厨卫知名品牌享誉全球。近年来,南安立足区域特色、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培优产业链、激活创新链、厚植资金链、延伸人才链,以“链式思维”全方位服务发展壮大水暖厨卫产业,将传统水暖卫浴产业升级为智能家居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辐射全球的供应链集散地资源配置中枢,做大县域经济能级。
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在泉州南安市召开
聚链成群 绘就升级路线
聚链成群,是南安在培育重点产业链上的有益探索。近年来,南安以智慧家居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争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目标,谋划建设以水暖卫浴阀门和石材智造为主的四条全产业链千亿生态走廊。2021年,南安启动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家链主企业,若干个产业园”规划思路,引导产业链上下游集聚集群发展。
如今,南安以九牧集团为链主,按照“龙头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小型企业共享协作园”思路,布局“1+13”产业园区,形成总长26.8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的水暖卫浴阀门千亿生态走廊。与此同时,南安正全力布局石材智造千亿产业生态走廊,总面积3.6万亩,以英良为龙头,规划布局6个产业园。围绕两大千亿产业生态走廊,南安规划建设了数字化卫浴园、五矿高端阀门园、海尔卡奥斯石材智慧园等19个小微产业园,集聚了2500多家上下游企业、571家规上企业。2024年,南安产业总产值超1800亿元,产业集聚度从32%提升到78%,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从35%提升至85%。随着国际水暖卫浴供应链集散中心的成立,将助推南安全力构建全球化、全链条、强韧性的现代化供应链体系。
科创合力 驱动产业向“新”
创新不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专利”,传统产业同样需要创新实现迭代升级。南安依照产业链发展需求,着力部署创新链,搭建科创、数字、公共服务、贸易、展会等赋能平台,形成科创合力,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
中国水暖城
科创平台方面,南安已成功建立华大石材产业技术研究院、华南师大绿色低碳研究院、上海大学南安研究院等校地合作平台,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数字平台方面,建设5G工业物联基地、石材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带动全市9成以上制造业企业“触网”、近8成规上企业技改、超600家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方面,落地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拥有国家水暖洁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福建)、南安工业设计共享中心等;贸易平台方面,打造“南安造”产业平台、建材家居数字化展销中心等一批内外贸平台;展会平台方面,出台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政策,每年举办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中国(南安)国际水暖泵阀消防器材交易会、中国(南安)国际厨卫展览会等大型展会,持续引领行业发展风向标。
金融活水 浇灌产业沃土
要让创新成果真正落地生根,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养。南安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设立中征融资服务平台、南石产业发展基金,建立企业融资担保“白名单”、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红黑榜”制度,23家金融机构授信超2000亿元,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融资57亿元、转续贷200多亿元。此外,还组建上市服务专班,总规模60亿元的8只产业基金投向智能家居领域,培育30家上市后备企业,推动1家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
九牧集团黑灯工厂
与此同时,南安通过实施金融助企行动,落实“政银企担”对接机制和“总对总”业务模式,开展“行长进企业”活动以及“汇聚资本、产融共兴”行动,动态更新上市后备企业名单,推进基金集聚区建设,力争全年新增贷款规模突破100亿元,促进产业与基金深度融合。
引育并重 构筑智力引擎
创新驱动和金融支持要持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人才支撑。
针对科创人才、高技能人才、产业工人等队伍,南安市深入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建立健全“1+7+N”人才政策体系,并形成“引进—培养—服务—激励”全链条闭环。在引才上,南安构建“政府+高校+协会+专业机构”引才模式,联姻10余家高校院所,设立23个校企合作联络站、2个异地研发点,引育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专家顾问等;在育才上,南安携手北大光华和投石智库,开展青年领军工程和女企业家培养计划;在用才上,南安举办相关活动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科研成果同台“比拼”,为广大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产业在变,科技在跑,金融在活,人才在聚,南安“四链”融合加速推进。这条兼具本土特色与示范价值的发展路径,不仅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更为县域经济破题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南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