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宁德核电:创新驱动发展 合作共赢未来

2025-07-10 10:43:33 来源:
  • 5357
  • 字大
  • 字小

      碧海晴川映照下,太姥云霭缭绕间,一座现代化核电基地正在闽东大地稳健崛起。在宁德核电项目二期工程建设现场,5号机组核岛已拔地而起——反应堆厂房内壳施工至第5层,外壳建设至第2层;6号机组前期工作同步有序推进,展现着“宁德速度”的澎湃动能。

 

微信图片_20250609100351.jpg

 

      作为绿色能源发展的践行者,宁德核电始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成果共享,持续推动清洁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谐共生。

 

创新驱动 打造智慧运维新标杆

 

      宁德核电始终将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构建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在一期工程建设运营过程中,累计实施“18个月换料周期优化”“厂址附加后备电源柴油发电机组设计改进”等16项重大技术创新,其中自主研发的全范围模拟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管道自动焊技术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项目综合国产化率提升至80%,显著提升了我国核电产业链自主化水平。在二期工程建设中,宁德核电系统规划应用27项先进建造技术和130项工艺优化项目,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提升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和降低安全风险,为行业技术进步树立了新标杆。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宁德核电搭建了“宁核平行系统”数据平台,通过整合设备基础数据、DCS数据、巡检数据及无线传感数据等多源信息,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智能诊断与优化决策。针对核电站现场作业的痛点问题,宁德核电于2022年引入AR智能头盔系统,通过衍射光波导技术将作业指导文件、视频、3D模型、图片等多媒体信息实时投射至操作者视野,支持语音交互操作,作业完成后数据自动回传至中央服务器,实现核电作业全流程的无纸化管理。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设备巡检、维修作业、远程见证、专家支持和化学取样等多个场景,打造出“最强核电检修单兵”。实践表明,使用AR智能头盔可缩短签字确认流程时间50%以上,整体工作效率提升超25%。

 

微信图片_20250609100359-1.jpg

 

      此外,宁德核电持续深化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合作,针对复杂工况开展创新实践,不断优化数字化解决方案适用性。

 

生态引领 绘就低碳发展新图景

 

      作为清洁能源践行者,宁德核电始终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建设运营全过程。宁德核电完整保留了厂区内200亩原生态白茶园,开创了全球核电行业“茶园核电站”先河。通过与当地村民共建园林服务公司,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厂区环境,还实现了茶叶采摘制作、果园维护、园林绿化等工作的本地化运营,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在水利部公布的2019年度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名单中,宁德核电项目一期工程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在绿色发展方面,宁德核电成绩亮眼:累计发电量突破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9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46亿吨,为落实“双碳”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宁德核电正以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发展模式,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展现新时代核电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协调发展 开创产城融合新格局

 

      宁德核电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积极推动核电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福建省首个投运的核电站,其落地投产对闽东地区稳定供电、拉动经济、带动发展意义非凡。 

其一期工程总投资超500亿元,据测算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投资达2000-2500亿元,形成显著投资拉动效应。在建设过程中,宁德核电坚持本地化采购策略,在征地补偿、土建施工等环节实现本地资源采购占比超80%,有效激活了区域内生动力。项目投运后保持安全运行,年发电量稳步增长,年营收约占福鼎市当年GDP的25%。通过电费结算、税收缴纳等渠道,项目已成为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引擎。

 

      同时,宁德核电持续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强化产业带动作用。目前,已形成以核电运营为核心,涵盖40余家配套服务企业的产业集群。仅宁德核电业主公司累计与本地配套企业签订采购合同300余份,合同金额超5亿元。通过产业联动、就业带动、技术溢出等渠道,全面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为新时代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惠民共享 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宁德核电积极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以“推动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打造“核蓄能·村振兴”发展模式,有效带动周边交通基建、配套服务和物资供应体系的协同发展,通过系统性帮扶实现企地共赢。 

 

     其中,与宁德核电基地相邻的柏洋村尤为典型:该村长期依赖传统种植业,村集体经济连年亏损,负债43万元。核电项目落地后,柏洋村一方面组织村民积极参与核电建设,另一方面在宁德核电支持下,有效盘活资源资产,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持续壮大集体经济。2010年柏洋村合资兴建“永和苑”核电配套公寓,年创收520万元;推进柏洋工业区、金山农耕文化园、田头水果采摘园以及柏洋振兴大酒店等建设,形成多元产业格局;借力核电专用道路及高速互通口建设,带动文渡、柏洋工业园区协同发展。2024年柏洋村社会总产值16.2亿元、集体经济收入127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807元,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等国家级荣誉,从昔日的贫困村华丽转身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样板村”。

 

微信图片_20250609100250.jpg

 

     此外,与宁德核电基地隔海相望的渔井村,在短短五年间实现从偏远贫困村到年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的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华丽蜕变。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宁德核电项目的辐射带动和驻村第一书记王雪松的引领。2021年7月上任后,王雪松带领村民系统规划,将简陋环海路升级为浪漫的“爱情海岸线”,把石头房改造成特色民宿群,废旧渔网变身网红打卡点,并新建摄影基地和垂钓基地等配套设施,成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品牌。如今的渔井村已从单一的“渔家乐”转型升级为多元化的“渔景村”,2024年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人均收入超2.6万元。202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游客量达6万人次,旅游收入600万元,成为福鼎的金牌旅游村,充分展现了核电项目对周边乡村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

 

     山海交响处,绿色动能兴。未来,宁德核电将继续以绿色为底、创新为笔,绘就清洁能源发展的新蓝图,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